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常用的数据访问方式
阅读量:6090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0

本文共 2306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7 分钟。

我了解的常用的数据库访问方式(.Net环境)有以下几种:

1, 直接使用.Net提供的各种DataAdapter或DataReader

2, 使用数据访问控件(各种DataSource控件)

3, 自己写的访问类(一般指的是自己封装后的DataAdapter或DataReader)

4, 使用ORM框架

当然以上并不是包含所有的数据访问方式,但是常用的也就这几种。

数据访问的方式的选择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构架的设计,相互之间也不一定是互斥的关系。比如说第二、三、四种方式其实都依赖于第一种,但是在某一定程度上作了封装。而且各种访问方式不一定有谁好谁坏的差别,更多的是适合于不适合。

下面详细说说我对几种数据访问方式的看法。

第一, 直接使用.Net提供的各种DataAdapter或DataReader。

这种方式相信大家都会。每一本讲.Net数据访问的书中都会这样告诉你:建立数据连接,建立Adpater或Command,打开数据库连接,执行数据访问,关闭数据库连接。这是ADO.Net的官方标准过程。

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呢?

对每一个数据库访问都采用以上的过程吗?都写一大堆Try…Catch?连接字符串放在哪儿?数据访问代码放在哪儿?怎么实现数据源的可替换性?怎么测试?怎么处理并发?如果需求变了怎么办?更重要的是,对于每一次数据访问都要考虑以上问题吗?

显然,直接使用DataAdapter或DataReader不是一种良好的设计,要对以上过程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封装和抽象。这样也就有了以下几种数据访问方式。

第二, 用数据访问控件(各种DataSource控件)

微软为我们封装的数据访问控件。主要特点是快!在Vs.Net开发环境中,从数据库中拖一个数据表到WinForm或Web页上,自动就会生成相应的数据访问控件,包括相应的Select、Update、Insert和Delete命令。

数据访问控件和Vs.Net的配合可以说是完美,两者的结合把RAD发挥的淋漓尽致。基本上建立好数据库,点几下鼠标,你就可以有一个能用的用户界面了,甚至加上显示控件的AutoFormat功能,还能让你的数据界面具备一定的观赏性!所有的DataAdpater、DataReader、各种借口、容器、设计模式、构架、面向对象……统统忘了吧!甚至SQL语句你也可以不会!需要做的就是处理一个又一个的页面,拖放一个又一个的控件。当然有些复杂的东西还是需要稍作调整的,比如多表联合查询,不过也不要紧,DataSource还能结合Query Builder使用呢!好开心呀!

不过等等。当你吹着口哨,唱着小曲,身心愉悦的拖着控件的时候,头说了:某某需求变了,某某表也要变了。噢,天!我早就记不清那些控件用到那个表了!一个个的检查?我的WebSite里面有几十个aspx,上百个DataSource……。然后,当我刚刚改好,筋疲力尽的时候,头又说了:客户要求……,……,……,……。

如果从面向对象设计的角度分析一下的话,几乎所有的代码臭味都能用在这个系统上。简直就是反面教材呀!

那难道说这种方式也被无情的抛弃了,也不尽然。快有快的好处,以下情况适合采用这种方式(或者说,以下情况适合RAD方式):

1, 原型系统:为了验证客户需求而编写原型,几乎不用考虑代码演化的问题,作为客户需求的说明和正式开发的参考为存在的。如果客户提出了新的需求或需求发生了变化,就编写新的原型系统。原型系统作为可编译、可运行的客户需求而存档。

2, 一次性的代码(Write Once,Use Once):比如要求对数据库进行一些硬性的修改或维护的时候。这些代码执行了这一次操作之后,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。

3, 永远不会变的系统:很好理解。问题是,这样的系统,存在吗?

4, 作业:老师布置的作业,通常的特点是:简单、不会有大变化、注重结果、容易蒙混过关(^^)。

第三, 自己写的访问类(一般指的是自己封装后的DataAdapter或DataReader)

真真正正的面向对象的数据访问方法,看下面的图:

clip_image002.jpg

业务逻辑定义数据访问,DAL实现,有点类似于Adapter模式。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进行了良好的解耦合,数据访问层的实现依赖于业务逻辑,符合实现依赖于抽象的原则。

这种方法的好处很显然:高度解耦合、容易更改、适合团队开发。不过也不是没有缺点,那就是工作量要大一些,特别是当业务实体的类型较多时,可能总要重复的实现SELECT、INSERT、UPDATE、DELETE等。不过既然业务逻辑不依赖于数据访问,我们也完全可以变通一下,比如用代码生成加手工修改的方式,结合强类型的编译特点,修改起来还是比较方便的。

这种方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,解耦合的好处就是便于测试!进行测试时完全可以模拟一个数据访问层,单独对业务逻辑进行测试,甚至可以模拟各种数据库错误的情况!同时亦可以单独对数据访问层进行测试!

这种方式如果需要更换数据库的话,也是比较容易的,基本上一种数据库的访问可以封装一个DLL,根据系统的情况,部署的时候修改一下设置就可以了!

对了事务、特别是分布式事务等要求,可以在“统一的数据访问入口”这个位置实现。对于上层来说,是透明的。

这种方法是我最常用的方法,推荐!

第四, 使用ORM框架

这个就不说了吧?在园子里搜一下,肯定一大堆,慢慢看吧!^^

本文转自冬冬博客园博客,原文链接:http://www.cnblogs.com/yuandong/archive/2006/12/21/598800.html
,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老子经典名言解读
查看>>
centos64 安装apache
查看>>
协同过滤推荐算法
查看>>
Android开发中“即编即达”的用户模型
查看>>
HIVE安装配置
查看>>
Rainbond 5.1.4发布,复杂微服务架构整体升级和回滚
查看>>
Ubuntu 14.04 Apache 从 2.2 迁移至 2.4 重要提示
查看>>
字符串中重复出现的最长的子字符串【source:程序员面试宝典p238】
查看>>
Oracle之PL/SQL学习笔记之包
查看>>
Windows中的 PostgreSQL 9.5重置密码
查看>>
上班打酱油,用Eclipse看糗百
查看>>
Jquery工作常用实例——滑动切换(在隐藏与显示之间)被选元素
查看>>
学科教育视频和精品课
查看>>
java虚拟机JVM内存不够,OutOfMemorry Error
查看>>
Log4j
查看>>
React Redux Sever Rendering实战
查看>>
golang install on centos
查看>>
[iOS]tableView 一些技巧
查看>>
PostgreSQL用户角色及其属性介绍
查看>>
评分卡模型构建介绍
查看>>